全國服務熱線:?
138-0966-7475
質量保證 客戶至上
銅箔、玻纖布、金鹽等關鍵材料價格持續攀升,PCB行業正經歷一場殘酷的洗牌。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已讓眾多中小型PCB企業不堪重負。
截至2025年10月,銅價維持在高位,玻纖布價格同比上漲12%,金鹽均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36.57%。這些關鍵原材料的價格持續攀升,使得本就利潤微薄的PCB小廠被迫退出市場。
2025年,PCB行業原材料價格全線上漲,銅、玻纖布、金鹽成為漲價主力軍。銅箔在PCB成本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。根據業內數據,薄板中銅箔成本占覆銅板總成本的30%左右,厚板中這一比例甚至高達50%。覆銅板作為PCB生產的關鍵基材,其本身占PCB生產成本的20%-40%。這意味著銅價波動對PCB總成本的影響約為6%-20%。金鹽(氰化金鉀)作為PCB生產的關鍵原材料之一,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尤為突出。崇達技術在其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透露,上半年金鹽平均單價同比大幅增長36.57%。
此外,玻纖布價格也呈現上漲態勢,同比漲幅達12%。
在原材料漲價的沖擊下,中小PCB廠商正處于上下游雙重擠壓的困境。一方面,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;另一方面,由于PCB行業競爭激烈,中小企業難以將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下游客戶。
以興森科技為例,2025年上半年,該公司營業成本增速(同比+12%)超過營業收入增速(同比+9%),導致毛利率同比下降7.4個百分點至15.9%。
這一數據反映出,即使在規模更大的PCB企業中,完全將銅價上漲壓力轉移給客戶也十分困難,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更為有限。
崇達技術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21.51%,較上年同期下降3.57個百分點,主要受貴金屬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。
面對成本壓力,仍在不懈努力的中小PCB廠正在采取多種策略求生。淘汰虧損訂單、優化客戶結構成為首要任務。崇達技術表示,他們正在“強化虧損訂單管理,淘汰虧損訂單、降低低利率訂單占比”。同時,公司開始“聚焦工控、服務器、汽車電子等重點領域”,培育高附加值訂單。
提升材料利用率是中小廠商應對成本壓力的另一關鍵策略。通過改進生產工藝、優化拼板設計等方式降低單位產品成本,成為行業的普遍做法。
有廠商還推進工段成本管理標準化,構建多維度成本分析模型,實現成本要素實時優化。與大型企業相比,中小PCB廠在風險管理手段上明顯不足。例如,與滬電股份通過長協鎖定75%銅材價格相比,小廠缺乏有效的對沖手段,在銅價大幅波動時面臨更高的敞口風險。原材料漲價潮正加劇PCB行業的兩極分化。
高端PCB產品因技術壁壘高,廠商有更強的議價能力。2025年高端PCB價格同比漲幅達37.8%,交付周期從傳統的4-6周延長至12-16周。
而依賴低端產品的PCB小廠則陷入惡性循環。消費電子領域價格戰加劇,PCB廠商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。與此同時,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,進一步加劇競爭。
部分企業試圖通過“區域制造樞紐+本土化制造單元”的分布式布局模式優化全球產能配置,實現風險分散與效率提升,但對資源有限的小廠而言,這種戰略實施難度極大。
機構預測,2025-2027年全球精煉銅缺口將從25萬噸擴大至60萬噸,銅價中樞可能上移至7.5萬-8.5萬元/噸。這意味著PCB行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,未來幾年仍需面對銅成本上升的挑戰。
為應對這一趨勢,行業正加速探索替代方案,如鋁基覆銅板和復合銅箔技術,但這些方案往往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和生產工藝調整,小廠難以企及。
美國關稅政策也為PCB行業增添變數。部分客戶已啟動提前拉貨計劃,帶動傳統淡季的第二季呈現“淡季不淡”格局,但多數業者對下半年整體需求仍持審慎保守態度。
小工廠在PCB產業生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,但在當前環境下,它們的生存空間正被快速擠壓。
在沒有技術壁壘和規模優勢的情況下,小PCB廠的唯一出路或許是找準細分市場,建立差異化優勢。否則,這一輪原材料漲價潮很可能成為壓垮經營的最后一根稻草。